记者最近到京城一些垂钓园暗访,发现不少地方有公款钓鱼现象。
10月18日是星期日,上午9时许,记者来到位于北京房山区的某垂钓园。这里有20多个露天垂钓池和近千平方米的垂钓宫。垂钓部一位女工作人员对记者说:“我们这个垂钓园开放几年来一直很‘火’,每天来的不是‘公款’,就是‘大款’。”
记者问:“怎样才能知道钓鱼的是‘公款’?”
她说:“自己花钱来的人少,一般是两三个人,只钓十几斤就走了;公款钓鱼常常成帮结伙,一钓就是几十斤、数百斤。”
在鲤鱼、草鱼池边,记者与一位带着小孩垂钓的女士攀谈。她说:“我是和丈夫一起来的,他们机关一共来了14个人。”
垂钓宫厅堂的墙上贴着12种鱼的价格表,每500克8元至30元不等。在收款台,记者与工作人员聊天,他说:“垂钓宫有12个垂钓池,这里能容纳上千人,最多时一天钓走上万斤鱼。”
记者问:“结账时开什么票?”
他说:“写餐费、食品、礼品都可以。写鱼的少,回去报销的都不让写鱼。”
一位戴休闲帽的中年人拎着鱼前来结账,记者看到他从工作人员手中取回的发票上写着“礼品”二字。
9月5日下午4时许,记者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看到,收获甚丰的垂钓者们正拎着鱼过秤结账。有一个一行十余人的团体,共钓100多公斤鱼,交了3000多元钱。记者问其中一位中年女士:“花这么多钱钓鱼,承受得了吗?”她回答说:“反正回去报销。”
10月18日下午1时30分,记者来到位于亚运村的一家垂钓俱乐部。记者问收银台的一个工作人员:“钓鱼给发票吗?”她回答:“给。想写什么就写什么。会议费也可以。您能报销,可以多写点。”
摘自《工人日报》